誤區一:沒有感覺,就不用吃藥
血壓升高后會感覺頭痛、頭暈、耳鳴、失眠等。但有些人卻沒什么感覺,這如同溫水煮青蛙,慢慢的升高反而不難受了。
沒有感覺不等于沒有危害,等發生了心梗、腦梗、腦出血感覺到的時候,可能已經晚了。所以,血壓升高,無論有沒有感覺都應該用藥。
誤區二:降壓治療,血壓正常了就停藥
有些患者服藥后血壓降至正常,就認為高血壓已治愈,而自行停藥。這是非常有害的做法。高血壓和傷風感冒不同,高血壓不能治愈,只能通過綜合治療被控制,這就需要長期、甚至終生服降壓藥。停藥后,血壓會再次升高,血壓波動過大,對心、腦、腎靶器官的損害更嚴重。心梗、腦梗等并發癥都是在血壓波動時發生的。
誤區三:降壓藥隔幾年就要更換
如果正確的選擇了降壓藥,血壓控制的很好,而且沒有出現副作用,應該繼續用下去,不建議定期換藥。
誤區四:自行購藥服用
有些人患高血壓后,不按醫囑服藥,而是按藥店的推薦用藥,或者偏信廣告中的“好藥”自行購藥服用,這些做法都是盲目性的,有害的,也不安全。
目前,治療高血壓的藥物種類繁多,每種藥物降壓機制各不相同,都有其適應證,也有一定的不良反應。
降壓藥物的選擇一定要經過醫生的判斷、做必要的化驗檢查,兼顧到患者的血壓水平、并存的其他危險因素,選擇能有效降壓、對患者無不良影響的藥物。在醫生指導下治療,才是合理的治療方法。
誤區五:血壓降得越快越好
有些人認為血壓高了,降壓應該越快越好、越低越好,其實不然。除非血壓急劇升高導致危險、必須快速降壓外,其他情況下血壓并不是降得越快、越低越好。血壓下降過快、過低,易發生缺血性事件,甚至并發腦梗死等嚴重后果,尤其對老年人而言。
(供稿:藥劑科)
|